中国改变世界财富流向 还要继续改变世界
发布日期:2009-08-03
作者:本站编辑
字体大小:A -A +
对外开放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让中国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M·鲍尔森,就像一个老江湖,不仅来中国已经很多次了,与中国政府的公关工作也做得很不错,已经在中国的某省建立了自己的合资公司。
事实上,高盛集团已经获得了在中国的证券交易许可证。
在鲍尔森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将越来越高。高盛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很有信心,对高盛在中国取得更好业绩也毫不怀疑。
对于鲍尔森的判断,沃尔玛国际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B·门泽十分赞同。门泽认为,中国的竞争态势很好,中国市场巨大,零售的蛋糕很大,所有企业都有份额。
出席北京《财富》论坛的富翁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看法,空前而惊人地一致乐观。
中国的新世纪
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下个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当时中国刚开放。世界在那时对中国还充满疑虑和偏见。于是有人问杨振宁,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杨振宁说,他是按照技术观点推断的。他说,如今我们在世界上使用的各种领先技术,在50年代左右,在世界各顶尖研究室中,都是美国人在带头做;而今天,在世界各大研究室中领先人物,都是中国人。于是,经过40-50年之后,必然先进技术会落在中国人手中。
杨振宁的这个判断,从技术上说,今天似乎还没成为现实。因为中国国内的技术现在总的说还是落后于西方。但是,他说的这个前景,目前正越来越快地走近中国人。
中国究竟是凭什么崛起的?宏观地看,起码有几个要素很重要:
第一,国家和社会实现了安定,这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前提。
第二,经济政策措施得当。
第三,人力资源丰富。正如商务部长薄熙来在18日北京《财富》论坛演讲中所表述的,如果说,以前是蓝领人才众多的话,那么现在白领人才济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长迅速,人力资源的发展以高智力水平为标志,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社会包袱向着社会财富的方向转化。
美林证券国际公司董事长伟凯文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是正确的。
美联储几乎没有控制力
高盛亚洲公司副董事长肯尼斯·柯蒂斯在北京《财富》论坛上的论断,很发人深省。他认为,美元是有“癌症”的。在过去几年,美元已经下降了14%,今后还将下降14%-15%。这对于美国和世界金融来说,都是一个最高纪录。在每天的资金市场上,有30亿美元损失,这种现象已经维持了三年。美国政府赤字连连,而国民储蓄率上不去,因此必须要用外资来弥补现金账户的赤字,这和美元贬值的趋势是直接相关的。所以他认为,美元在今后会越来越贬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元贬值的最大原因在于美国的两个巨大赤字,关键是美国的储蓄率严重低于亚洲,特别是东亚的一些国家,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是美国的3至4倍以上。所以这种贸易的不平衡引起的汇率上的问题,主要是两个巨大差异引起的。正如柯蒂斯所说,美元自己得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病,这个病如果不从自己本身来解决,而要通过别的方式来解决,这就不太现实。
最近,美国媒体对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控制力提出了质疑。
自去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多次提高联邦基准短期利率,每次都是上升0.25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却在逐步攀升。对决定升息效果的诸多因素,美联储几乎没有控制力。
美联储前副主席、现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艾伦·布林德说,“这就像在某种变化无常的气候条件下降落飞机。如果天公作美,没有遇到任何上升气流或下降气流的影响,你就能够成功降落。但是,即使是最优秀的飞行员,如果遇到严重的下降气流,他只能硬着陆。既要有技巧,也要有运气。”
分析家认为,这样一种潜在的下降气流就是外国、尤其是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长。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爱德华·利默说,“我倾向于认为,中国人要比艾伦·格林斯潘更有控制力”。
中国将如何影响美国经济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拥有威胁着美国劳工的无限廉价劳动力”和“中国将毁掉美国的制造业”等言论危言耸听。然而,这些危言耸听的论调中存在一些真实的东西。
中国对美国的影响以多种形式产生,这些形式没有美国制造业低工资工作岗位减少或中国新的巨大消费市场开放那么明显。但它们可以触及到美国经济的基础———包括劳动大军的生产能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2003年,中国吸引外资54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400亿美元。去年,中国又击败美国,成为外国投资者在全球的首选地。
美国咨询公司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全球商务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保罗·劳迪奇纳说:“我们的命运正变得越来越紧密相连。对美国而言,中国非常重要。”
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下降,主要是因为涉及外国公司的并购活动减少。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美国近代经济历史中一个最突出的趋势,就是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仅在过去两年里,美国制造业方面减少了20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制造业就业人数只有大约1600万,这同20世纪50年代初的情况差不多。但是,从那时起,美国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大增。已经从大约3000万增加到了1.07亿。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首席经济师丹尼尔·梅克斯特罗思说,中国“正在促进美国发生的这种结构性变革。我们正在把劳动力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和资本集约度低的工作转移到国外去”。
梅克斯特罗思说,因为中国保持着对美元的联系汇率机制,所以,经济疲软不会帮助美国公司扩大它们的出口。有些种类的产品的制造已经完全转移到了美国境外。比如一些玩具制造公司的所有生产都在海外进行,选择的生产基地包括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芬斯特拉说,美国的制造业备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劳动大军会加强环太平洋地区经济较先进的国家的制造能力。
此外,新的劳动力市场也开始成为美国服务性企业考虑的一个问题。美国过去一直保有的一些白领工作现在也开始转移到中国。5年前,英特尔和微软公司都宣布在中国开设重要的研究中心。1999年,摩托罗拉决定把北京当作它的全球研究和开发中心,确定在5年内建设一支5000人的劳动大军的目标。摩托罗拉还在天津和杭州建了大型制造厂。
中国三年多前加入世贸组织适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结果就连美国最大的公司也纷纷到国外寻求赚钱的机会。比如美国的汽车制造厂商在中国收获极好,在其它地方却是相对平淡。摩托罗拉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创造利润的重要市场。摩托罗拉认为,中国是其全球销售和供应业务的重要部分。
中国还要继续改变世界
有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一个三段论;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在这三个阶段中,开放政策始终不变,但开放的结果却变了又变,使中国变得更加发展、更加强大了。
在美国,近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学者、专家在研究中国,提出各种分析和见解。距今不久一本书———《中国公司》曾经风靡一时。
作者是芝加哥商人特德·菲什曼。中国的巨大变化引起了他的兴趣和思考。他去中国的工厂、街道、市场、商店和市镇,以丰富生动的材料描绘出中国蓬勃发展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如何影响世界,世界该如何看待中国的问题。这就是:
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潜力令人震惊。中国有3亿多剩余劳力,比美国全部劳力还多一倍。中国经济增速比美国快3倍。在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一百多个,美国只有9个,整个欧洲也只有36个。今后二三十年内,中国要有3亿农民转移到城市,这意味着每个月必须要建造规模相当于休斯敦市近郊的基础设施,来容纳这么多新居民。
中国经济的能量与活力令人震惊。中国今天正在生产数不尽的服装、鞋帽、玩具、手机、电视机、洗衣机和电脑,明天也会大量生产汽车、飞机、船只、卫星和火箭。2004年,中国有2200亿人次打手机电话,7400万个家庭拥有购买汽车的能力。通用汽车公司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比美国还要大。
中国产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令人震惊。由于中国廉价产品的竞争,日本正在失去电视市场,意大利正在失去高档丝绸,德国失去圣诞节的装饰物,除了中国以外,大家都在失去纺织品市场。也许,将来美国人使用的电脑、汽车、喷气式飞机和药品也由中国来生产,而它们的价格只及欧美的一半。
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生命力令人震惊。尽管很多人在预言中国将来要发生动乱,走向崩溃,但菲什曼在谈到这点时,引用一名记者的话说,美国曾经历过21次经济衰退,两次股市大崩盘。可是,这么多灾难,并没有阻止美国GDP从20世纪初的118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10万多亿美元,以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27倍。中国在新世纪中的发展也会如此。
的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表现得比中国好,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那样震撼全球经济。中国影响无处不在,“中国制造”就像货币的名字一样举世皆知。
另一方面,世界在萎缩,中国在成长。但美国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崛起的意义,而西方世界对中国则抱有一种“高兴、钦佩和疑惧兼而有之的心态”。
所以,中国对世界影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显现,而中国经济这列奔驰的火车也将随着政府的正确指导而健康前行。就像高盛的鲍尔森所说的,“我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是基于中国的决策者,他们非常出色”。